匡氏家族

您的位置:  首页   >   荣誉资质

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她在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统一上,起着独特的作用。

人物传记是历史文化的主线,也是姓氏文化的主线。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姓氏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精英人物,这些精英人物引领着历史和社会的进步。记述和歌颂精英人物,不是盲目的个人英雄主义崇拜,而是人民群众及各个家族的精神需求,会成为激励社会前进的动力。

当今社会更是把精英崇拜推向了极致,人们把学者、专家、影视明星、文化名流、商界大腕当作偶像顶礼膜拜,甚至模仿他们的一举一动,正是这些崇拜者(或叫粉丝)的推波助澜,进一步捧红了名人。

那么,一个姓氏是否要树立自己的偶像呢?毫无疑问,回答是肯定的。自古至今,各个姓氏都在不遗余力地树立本姓氏的偶像,除了崇拜自己的祖宗外,自兴起撰修宗谱以来,都要把本姓氏内的名人列入族谱,为其题写赋赞,作为后人的楷模。

匡氏得姓受氏以来,产生了许多彪炳史册的人物:先祖匡季,在西周时期与曶对簿当朝太子,成为以法律解决争端的典范;匡俗公不仕周天子,超凡脱俗,扬匡庐千万年美名;句须公谦让鲁邑宰,树一代道德楷模;匡章公与亚圣孟子交游,得孔孟真经,建不朽奇功;匡衡公凿壁借光,激励莘莘学子以求功名;匡福公抗倭,保家卫国,明史赫赫;匡源公学识渊博,为政清廉,清史扬名……

当代匡氏名人群星灿烂,熠熠生辉:匡裕民、匡斌为共和国出生入死,名列将星;匡亚明职长吉大、南大,誉享“孔学泰斗”殊荣;匡定波、匡廷云跻身院士,科研成果造福国家人民……

正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样,一般人是难以分辨出每一颗的。匡姓虽然产生了众多名人,但在当今报纸、电视等媒体上,人们还是较少看到他们,这是匡姓人口总量少的原因,按照概率论,人口少,产生名人的比例就相对少一些。

全国匡姓人口到底有多少?根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数据,匡姓人口在全国排在279位,约占全国人口的0.018%,占汉族人口的0.02%。全国很多地区匡氏族谱里面都引用这个数据,按这个比例推算当前全国匡姓人口在26万左右。湖南常德匡氏六修族谱则认为匡姓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在0.03%-0.06%之间,照此上限推算,则当前全国匡姓人口当在80万左右。

匡姓人口为什么这样少?其重要原因就是宋朝初期为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匡姓被迫改姓。有关这个问题,本书第一章《匡氏源流》将会有详细的论述,在此不赘述。

为了增进世人对中华匡氏的了解,弘扬匡氏文化,为天下匡氏同胞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增进族人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笔者在江西修水匡氏理事会及各位关心家族文化的仁人志士的大力支持下,于二00八年十一月创办了《天下匡氏网》,网站开通以来,得到了匡氏同胞的高度关注、支持和信赖,她正在成长为全国姓氏网站中的一朵奇葩。

随着资料的增多,研究的深入,我们深深感到匡氏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匡氏名人数不胜数,后先辉映。据《2008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两院院士共约1900人,占全国现有人口总数的万分之0.015,而匡姓中两院院士的比例为万分之0.078,大大高于全国的比例。匡姓精英人物为数之多,占总人口比例之高,充分说明中华匡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优秀的家族。

天下匡氏网开办《匡氏人物》栏目,记载匡氏人物、宣传匡氏文化,虽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也有一定局限性,这主要是当前网络还没有完全普及,而且网站内容要不断更新,资料不可能在网上长期保存,而很多族人急于了解匡氏名人事迹,分享名人的成功喜悦,以名人的事迹激励后人,因此,编辑《中华匡氏名人录》就成了族人的共同需要和迫切要求。

《天下匡氏网》和修水匡氏理事会于2008年2月份发出”关于编辑《中华匡氏名人录》的公开信”,成立了编委会。一年来,我们向全国各地宗亲发出书信1000余封,电子邮件300余封,并多次与各地宗亲电话沟通。为了增进各地宗亲对编辑工作的了解和支持,我们行程万余里,先后走访了山东日照、湖南祁东、广东顺德、湖南常德、益阳、长沙、广西桂林宗亲,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全国各地家族组织、匡氏名人、匡氏同胞对此闻风而起,热烈响应。不少地方家族召开会议,落实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资料,有的自己主动传来了简历及珍贵的图片资料,有的从网上搜集资料发来,使编委会的资料信息更加广泛、翔实。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因避宋太祖讳而被迫改姓的江西于都匡裔方氏、湖南省华容县匡裔徐氏同胞得知编辑《中华匡氏名人录》的消息后,主动联系,收集了本支名人简历及其源流研究成果,使我们感受了血浓于水的深情,这种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印证了“人不忘祖,其后必昌”的古训。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匡氏探源》作者、湖北省监利县匡计鸿先生因年老体弱多病已遵医嘱封笔,当他得知编辑《中华匡氏名人录》的消息后,对《探源》中的有关篇章进行了精心修改后给编委会寄来,并对《名人录》编辑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匡裔方氏同胞、国民党中央党部考稽委员会前副主委方升腾先生、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匡培根先生、解放军总后勤部机关第二医院院长匡高峰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匡亚威先生欣然为《中华匡氏名人录》题词。山东日照、湘西北、湖南武冈城步新宁仲荣公分支、江西于都匡裔方氏、湖南常德、湖北汉川庆远堂、湖南祁东、河南光山、云南龙陵等地宗亲向编委会赠送了族谱,提供了各地家族的完整资料。

从《中华匡氏名人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名人的成功都是靠自己奋力拼搏,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辛勤和汗水才取得的。同时发现,光宗耀祖、衣锦还乡是他们前进的不竭动力,亲情和家族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其实,任何名人都是如此,上至领袖下至一般名人概莫如外,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姓氏是他们永远的标记,忌讳姓氏和家族,不是智者的本色。

不少族人给编委会来信,追忆他们青少年时代在名人的精神鼓励下成长的故事,盛赞《中华匡氏名人录》的编辑出版是一件于家族、于后代功德无量的好事,对此我们深感欣慰,进一步增强了编写好本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有不少族人来信,要求《名人录》要将全国匡氏名人全部收录进去,我们也深有同感,然而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匡姓虽然人口较少,但居住却非常分散,有的地区并不知道在做此项工作。勿庸讳言,也有少数族人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为了弥补这种缺憾,编委会决定把这次收录的名人作为第一卷,以后继续收录,届时再出版第二卷。名人是一个不断产生的过程,可以说永远不可能收录齐全。

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中华匡氏名人录》的收录标准是:

一、古代人物:

凡辛亥革命(国民政府成立)即1912年前的人物为古代人物,政界的必须是知县(正七品)以上,其它人物必须是业绩突出、有历史记载的名人。

二、现代人物:

1、教育界:大专院校副教授以上,高级中学校长以上;中学高级教师业绩突出者;

2、科技界:高级工程师、畜牧师、农艺师等高级职称;

3、文化艺术体育界:作家、诗人,新闻出版界业绩突出者,书画家及书画业绩突出者,影、视、剧、歌、舞界著名人士,体育名人,其他著名艺术人才;

4、医疗卫生界:副主任医师以上,县级医院院长以上;

5、工商界:大型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创办私营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经济效益特别好的可适当放宽);

6、党政军界:按民国和新中国两个时期划分标准,民国时期人物必须是副县(团)级以上,新中国时期人物必须是实职正科(营)级以上;

7、1949年以后凡获得省以上荣誉的各界人士不受上述限制入选;

8、各类英雄模范人物、著名的能工巧匠,未入选上述界别的,以“其他”类入选。

9、各地为家族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由各地各支推荐,列为“族贤“入选;

10、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匡姓人物均不分男女,一律入选;

11、男性的配偶符合条件的均可入选。

12、古代人物、族贤按出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现代人物及编委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本书由图片、源流、名人简历、名人故事、史书中的名人、匡庐论坛六部分组成。全书共收录古代人物86人,现代人物648人。

在《中华匡氏名人录》付梓之际,我们谨向关心、支持本书编辑工作的各地宗亲、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特别感谢桂林金刚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匡世刚先生、湖南霞山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匡霞山先生、上海津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匡省平先生、中华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秘书长匡建铭先生、以及匡俊长、匡先太、匡宏斌、匡慧猛、匡利斌、匡晓冬、匡星宇、匡宜诸位先生对本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大力支持。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时间仓促,工程巨大,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宗亲和读者予以批评指正,不胜感谢。


匡义生

二OO九年十二月

关于匡氏

匡氏源流 匡氏文化 匡氏视频 匡氏人物 寻根问祖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2005-2019匡氏文化     赣ICP备18012947号-1   技术支持:南昌网络   珠峰科技   24小时服务热线:13870265543

扫一扫 关注微信